编者按:我校与台湾高校的交流日渐热络。今年2月,我校又遴选出55名学子到海峡东岸的高校交流学习,分别分布大同大学、辅仁大学、明新科技大学、屏东教育大学、义守大学和中原大学。华侨大学报、华大新闻网将陆续编发部分同学在台湾交流学习的感受和收获。
直到今天,我仍然能回忆起半年前,2月14日情人节那天,抵达台湾高雄小港机场的情景。尽管之前已有准备,但是踏出机场的那一刻还是被南部强烈的阳光刺得睁不开眼,长袖包裹下的身子顿时出了一身的汗。一小时十分钟的飞行,还让我缓不过劲来:我,就这么踏上这块心心念念的土地了么,就这么要去迎接即将到来的133天完全陌生的环境、陌生的人了么?浓浓的人情味,是我在台湾生活一百多天,感受到的最深刻的一点。
抵达台湾的第一天,到达学校已经是晚上七点多,我们来到学生餐厅楼上的“第六屋”吃晚餐。老板已经要打烊了,但看到我们来,还是为我们煮了两碗面,因为“这个点你们要找吃饭的地方也不太方便”。来台湾的第一天,我们便感受到了满心的温暖。作为从大陆来台的交流学生,来的地方又是比较泛绿的南部,不得不说,我们心里是很忐忑的。但是,仅仅这半天,我们的心就已经放下了一大半。
此后在台湾的生活,更是让我完全放下了不安,尽情地享受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。还记得,在出发台北前从网上认识了一个当地人,很热情地当我的向导,带我走遍台北的夜市和景点,买最有名的凤梨酥和永和豆浆给我尝。还记得,当我想去体验台湾的夜店文化时,朋友一句“不要自己去,我找个朋友陪你”,然后找了个拐了好几个弯的朋友带我去。虽说是“拐了好几个弯”的朋友,但他仍然尽心尽力,陪我在夜店里玩到半夜并把我安全送回到旅社门口才回家。还记得,我们两个不会骑脚踏车的女生想去小琉球玩,两个同学尽管已经去过多次,还是作为向导带我们把小琉球玩了个遍。
在台湾上课,感受也很不同。台湾大学课堂里,师生关系没有明显的等级区分,老师和同学之间更多的像朋友一般。课堂外,老师会请我们吃饭、聊天,聊天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学业工作,更多的是朋友间的闲聊,比如家里好用的榨汁机等等。学校里的资源非常丰富,老师们常常利用自己的人脉请来著名的在地作家给我们做演讲,也会自己掏腰包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教学活动。
对于即将进入大四的我来说,这半年去台湾,是一个很大的赌注。比起别的考研考公的同学来说,我失去了半年的复习时间。但是,我一点都不后悔。真的,这133天,是我生命里很宝贵的一笔财富。对着那张台湾地图,我把台湾走了一遍,体会到了完全不同的风土人情——台北的繁华,台南的历史气息,垦丁的热情,花东的美丽,小琉球的袖珍……每个地方,都有其独特的美丽。
6月26日,我坐上了飞往厦门的航班,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家乡。午夜梦回,我常常会梦到台湾,梦到那方可亲可爱的土地。
我知道,这不是结束,而是另一个开始。